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第一个建设周期的冲刺年,研究院将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按照学校的工作计划和统一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新常态,以创新驱动为动力,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中重大、前沿性问题研究;以创建新型学科为平台,加强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以科学研究基地、试验平台建设为依托,开展科研、教学、咨询、培训、交流、服务等项目深度合作;以协同创新为纽带,打造“学、教、研、产、用”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努力为我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理论、政策、信息、人才支撑。
一、把握新常态,深入开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
2015年,研究院将按照中央、省刚刚闭幕的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新常态,适应新需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城乡发展一体化”、“两圈两带”、“四化同步”、“五位一体”、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紧迫性的问题开展研究,通过重大课题组织专家联合攻关,一般课题对外招标,省直有关部门、有关市、州委托课题专人负责的方式,深入开展对策研究和应用研究,并将研究的理论成果通过试验平台检验,提供给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实务部门决策和参照实施,力争在新常态下,有新的作为。
1、善始善终,高标准完成2014年确定课题。2014年,研究院先后与国家民政部、省发改委、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省农办、黄石市、黄冈市、荆门市、随州市等部门及市(州)签定了课题研究协议,重点是“城乡一体化投融资体制机制与平台建设研究”、“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权益保障和户籍制度改革对策研究”、“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改革与发展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层社会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与优化研究”、“‘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体系及其功能定位、模式和评估体系建设研究”、“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建设及其协作体制机制建立的对策研究”等10多个重点课题,其中大部分已通过专家验收结项,另有几个跨年度的课题,研究院将按照委托方要求和内部管理考评办法,按期结项,高质量完成任务。
2、集中优势,重点开展四大课题研究。一是以旅游业发展为突破口带动长江经济发展的专题研究。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将长江经济带建设列入国家重点战略,这为湖北乃至全国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研究院将以旅游业发展为突破口,立足长江经济带尤其是中部地区资源、区位、产业、人才、精品线路、景点等优势,从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潜力研究入手,选准切入点,重点围绕如何整合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产业、人才等优势,打造长江经济带旅游精品线路、景区;实现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同步推进;旅游带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主动为湖北乃至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数据分析、经验总结和智力支持。二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推动经济社会稳步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研究院将结合湖北乃至中部地区各地的实践,认真总结各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新鲜经验、发展规律,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城镇功能、空间布局、特色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治理体制机制与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平台建设等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尤其是对如何坚持以人为核心、实现均等化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市民化;强化城镇功能特色科学定位,促进区域推进城镇群科学布局、同步协调发展;强化低碳绿色发展、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等重大问题开展深度研究。三是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研究。美丽乡村建设,是习总书记高瞻远瞩,实现中国梦,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研究院将围绕美丽乡村统筹规划、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及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土地改革及相关政策健全完善等开展深入研究。四是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及创新研究。主要包括城乡产业转型优化升级、户籍制度、投融资和行政、司法、财税体制及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等改革深化与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建设的研究。
3、服务发展,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试验平台。科学的理论,必须通过实践的反复检验证明,才能形成。2015年,将继续在黄冈市、随州市、恩施市、黄石市开展“四大”基地与平台建设。一是黄梅小池镇城乡一体化综合试验平台建设。主要完成多元化城镇功能和规模定位及科学布局、投融资及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与平台建设,产镇融合及产业优化提升和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等各项任务;二是随州市淅河镇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总体规划、乡村科学布局、产业转型优化壮大及生态环境治理改善提升和土地制度、投融资体制、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和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三是大冶市保安镇美丽乡镇建设,尤其是产业精品名牌打造壮大和乡镇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四是恩施龙凤镇旅游文化特色村镇打造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4、加强科研成果的宣传推广,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科研成果只有通过宣传推广,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015年,研究院科研成果宣传推广力争做到“1、2、3、4”。“1”是一个论坛。由于种种原因2014年论坛没有来得及举办,拟延期到2015年上半年举行。论坛将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重大、前沿性战略问题探讨为主题,邀请省及国家级专家、学者与会交流,力争为国家和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一批高质量的理论成果。“2”是二本专著:汇集各项改革研究成果,主编一本《改革实践新探索》书(书名暂定),与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合编《2015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3”是三项重要研究成果,通过内参、专题报告等形式,报送省部级以上领导参阅,并得到有关领导的批示和推广实施。“4”是一批科研成果在省级以上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其中至少有四篇上人文社科一级权威期刊或“CSSCI”期刊。
二、突出创新驱动,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
2015年,研究院将按照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及湖北省、学校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社会需求、提高人才质量为主线,以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重点,以提升导师指导、教研能力为基础,以提高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为目标,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开创我院研究生教育的新局面。
1、创建“区域经济与社会治理”新学科。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院自成立之初,就积极探索整合协同创新单位学科、人才等资源优势,创立经济学与社会学、社会管理与科学决策,工程管理与社会管理、区域经济与社会治理、人口资源与生态和谐、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等相关的交叉学科,实现多学科融合互动的新学科体系。研究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人才市场需求,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深入论证,积极争取得到校领导和有关学院、职能部门的支持,拟依托兄弟学院设立“区域经济与社会治理”新型交叉学科。该学科以培养经济与社会学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为目的,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前沿问题研究为重点,整合经济学、社会学、信息、管理、工程学等多门学科知识、资源、人才等优势,探索其建设发展规律,努力打造一门新型学科教育体系,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既懂经济又掌握丰富经济社会治理知识的高级创新型人才。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是实施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战略的集中体现,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创新驱动根本是人才驱动,研究生教育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2015年,研究院坚持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融合互动为主导,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突出创新驱动,以培养“国家急需,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衡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选拔和培养的重要标准,以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统一和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为重点,加强新型学科建设,构建学科集成、学研融合、优势聚集、开放有序、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力争建设一流的学科,创建一流的创新环境,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湖北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3、聚集和培养优秀创新团队。研究院从2014年开始,本着打基础,管长远的人才储备战略,着手创建研究院人才基地,并拟定在第一个建设周期内,根据教育部及学校的有关文件规定,采取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选聘的方法,引进3~5名高水平教研人才进研究院参与科研和教学。根据这一计划,2015年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的好老师的“四有”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标准,引进2~3名高素质教研人才。在教研人员管理模式上,研究院将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任务和教学质量,采取“以需定岗、以岗定责、择优竞聘,绩效挂钩、科学考评、双向选择、自主流动”的办法对教研队伍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机制,绩效挂钩的工资分配机制、学术论文科学评估机制等,对教研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同时,研究院将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双导师制,2015年将又从省直机关、社会团体和科研机构等实务部门聘任3~5名德才兼备的高端人才到研究院兼职,充实和改善教研队伍结构,定期为研究生授课。
三、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
2015年,研究院将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行协同创新与新型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的有机结合,突破高校内部机制障碍及其他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全面完善创新方向从学科导向向需求导向为主转变、创新组织从封闭分割向开放融合转变、创新评价从以论文获奖为主向成果适用和贡献三个转变的体制机制与制度,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提供保障。
1、改革完善人事管理制度。研究院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开有序、公平竞争、自由流动的用人机制和以需定岗、公开招聘、择优选用的人才聘用机制,科学合理设置创新岗位,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造就创新驱动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健全德、智、能、才等要素与分配的机制,完善与岗位责任、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挂钩的激励机制。
2、建立健全科研、教学评价机制。在科研方面,研究院将逐步建立完善科研成果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根据不同创新类型,分别建立同行与专家评价、用户与市场相结合的统一评价的评价机制,立足发展与市场需求,坚持以用为导向,注重围绕重大需求、解决重大问题、做出重要贡献为评价标准。在教学方面,坚持以复合型、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与精神为着力点,努力构建领导、专家、协同单位、教职工参与的“多位一体”的科学综合评价体系,着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掌握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与创新突破有机统一的评价。
3、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资源,加强与协同创新单位和有关方面的深度合作。一是与省发改委、省委农办、省农业厅、省人社厅、省民政厅等省直部门的深度合作,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和这些部门的需求及已达成的协同创新协议,定向开展多方面重要课题研究;二是与有关市(县)全面合作,开展重点课题及重要问题试验平台和科研实践基地建设;三是开展与《中国经济时报》等新闻单位的协调合作,有组织的推广宣传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和研究成果;四是开展与校内经济学院、社会学院、信息工程管理学院、城环学院、政治学院等院系以及武汉大学、中南财大、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的科教合作,建立项目合作机制,凝聚校内外优秀科研教学人才资源;五是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创新型人才、经验和资源,发挥特色和优势学科的集聚作用,不断提升研究院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教水平,构建有利于创新驱动的基础与条件,共建资源开放共享机制。
4、营造创新驱动的人文环境。进一步加强研究院内部制度建设,完善院长办公会、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等内部组织管理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构建院内自主开放、协同创新、宽容和谐、民主团结的学术氛围,倡导拼搏进取、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团结合作的精神风尚,弘扬科学严谨、诚实守信、立德树人的学术道德。
研究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老招待所中楼2层 邮编:430079 版权所有: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鄂ICP备 06002094号
联系方式: 电话:027-67867730 传真:027-67867648